

企业构建
与科创经理人
创业模式下的技术转移、产品设计与定义、团队组建与项目推进、管理
何为产学研3.0
产学研1.0、2.0再到3.0之革新
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产学研”合作模式经历了从1.0到2.0再到3.0的演进。1.0时代的合作更多是单向的,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向企业的单向输出为主。进入2.0时代,合作模式转变为双向互动,强调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而当前,我们正在步入3.0时代,这一时代的合作模式更加注重生态系统的构建,除了强调跨界融合和全球合作,更加强调通过拥有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来跨界、合作。
瞄准创业模式下的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以创业模式为主要转化策略正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企业构建与科创经理人开放人才平台】认为在当今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时代要推动的使命。这种策略与模式是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还要依托创业精神和创新机制来促进科研成果的市场化,是新一代技术转移的模式与目标。它涵盖了市场导向、资本风向的科研方向、跨界合作的创新活力、多方共建的创业生态系统、开放式创新的资源共享、政府的政策激励、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基于当下中国外向经济的需求更需面向国际的广阔视野。
从科技源头到产业应用中间的人才创新
在科技创新的整个链条中,人才在从科技研发到产业应用的每个环节都扮演着多维和关键的角色。特别是在以创业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人才端作为中间环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连接技术端和产业端的桥梁。这个桥梁可能由来自科技和产业领域的专业人士构成,他们深入各自领域,专注于科技成果的开发和应用。
然而,由于这些领域的专业性很强,专业人士可能只专注于自己的研究或业务领域。因此,通常需要依靠具有出色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的第三方专业人才来促进合作,整合资源。在英文中,专业术语是“Venture Building”,而在中文中,我们通常将这种通过生态资源、网络整合的合作创业过程广义的称为“企业构建”模式,“Venture Building”包含“企业构建”也不止于“企业构建”。
“Venture Building”模式通过构建一个支持系统,不仅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还加强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过程。这种模式下的专业人才,无论是来自科技领域、产业界还是作为第三方,都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企业的孵化、加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产学研3.0机遇
科研方
我是企业、高校以及政府支持的相关科研单位/人士
科技成果转化与创业
我是创业公司或项目的创始团队成员或连续创业者(含技术方、经管类人士)
就业与职业化
我是技术、产品或项目管理等专业经理(经纪)人
股权投资与基金方
我是股权投资或相关基金机构/人士
产业机构与出海
我是产业方或拥有出海国际化基础的专精特新单位
生态机构
科创园区与孵化、加速平台
香港科学园、香港数码港;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
科创学院与高校创业学院/中心
香港大学青年科创学院、HK TECH 300、深港科创学院...
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与学历专业课程
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ISTA)、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高校...
南京大学创新科技合作论坛暨苏港澳科技成果转化交流活动
主办:南京大学
支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政府
承办: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江苏省概念验证中心(南京大学)
生态:香港科技园公司
香港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香港南京大学校友会
IUR30社群
为推动产学研IUR3.0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致力于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社群和交流平台。以香港、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为此平台首个基地与区域范围旨在汇聚技术端、产业端以及具有“Venture Building”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库,共同探讨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最新趋势和实践。
通过定期举办的研讨会、工作坊和网络研讨会等多形式活动,我们将鼓励跨学科、跨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成功案例,探索创业模式下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和新策略。此外,我们还将为社群成员提供高质量的生态资源匹配活动、人才培养计划、技术与项目的孵化加速等生态服务,以支持社群成员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积极参与和成长。我们期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激发更多的创新思维与行动,促进产学研3.0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联络秘书处/加入社群